前任会馆主席符致逢先生传略
南来创业
符致逢先生,原籍文昌县蓝家村。系符公气清(字濯斯)哲嗣,气浩公胞侄。幼年在乡间受教育,南来星洲,转读英文。后协助乃叔管理神农药房及胶园。做事负责,富有毅力:天资聪颖,善於筹谋,所营诸业,日趋发展,著誉商界。
先生秉性敦厚,素重义气。对社会社利、教育、慈善等事业,无不尽力赞助; 而於排难解纷,济困扶危,尤具热忱。
协助琼人安居乐业
一九三九年,海南岛被日军占领,同乡纷纷南来;当时因急于逃命,不避险阻,乘帆船南渡,致触犯殖民条例,被当地政府拘留;幸得其挺身而出,率诸同乡先进向各有关当局陈情,几经奔走,始获释放,并准许居留。
一九四五年,和平实现;本坡侨民,相继复原。其同乡于战乱时期,反琼或流落各地者,一时无法回转星洲;他深为关法,亲与英军政府及移民厅,商谈申请归侨及眷属南来办法。
政府当局以功在社会,信用卓著,特准许由其本人签保,申请复员乡侨及眷属南来。一时获得南来的同乡,不下千余人。
一九四六年,鉴于同乡还远战时受雇于盟国轮船服务,船被敌军击沉而牺牲生命者,为数众多,以下孤儿寡妇,情况堪怜。特向英军政府行政官麦加伦吉英国运输部提出交涉,请其依照盟国规定待遇,抚恤死难者家属,经累月奔走,函牍往来,终得圆满解决。同乡死难海员家属受惠者,将近二百名,全部恤金数十万元。时死难海员家属闻讯向其请求援助者,莫不一视同仁,诚恳相助。各死难海员眷属因感其恩惠,特献助琼州天后宫(琼州会馆)建筑基金共三万余元,藉报德意。
兴学校、建新厦、功成不居
星洲光复后,社会事业,百端待举。对于琼州会馆、育英学校、琼联会的恢复事宜,至所关怀,日夕奔劳。尤以育英学校校址被盟军荷兰军团所驻,校具设备荡然无存,欲图复校,至感棘手。一方面向行政官麦加伦及英军司令交涉索还校址,追偿损失;一方面召集同乡人士商议复校工作。但校址问题拖延岁月,未得要领。先生一再向盟军远东统帅部蒙巴顿将军提出交涉,终于获准,饬令荷兰军团迁出,并赔偿约二万元,始得正式恢复上课,奠下今后发展的基础。
自琼州会馆恢复活动后,馆务迅速发展。先生首先感到公馆建筑年久,屋宇陋倾圯,已不足以应付日趋繁冗的馆务活动;遂于一九四八年会员大会中,提议改建。其时,一般同乡咸乡改建以应付易实现。但先生仍抱定决心,计划进行,十余年如一日,重重困难,一一克服。至一九六二年,巍峨堂皇的新厦,终告落成。功成不居,于新厦开幕后,自行引退。
斥外国学人对琼人错误记述
一九五四年,担任琼联会主席,其中有数事值得称道者:
(一)创设琼联会大学奖学金,奖掖有志向学青年,为国家造就人才,开星、马华人奖学的壮举。
(二)巴素博士著“东南亚华侨”一书中,记载“海南民族”的文字,诸多错,先生特搜集史料,致书作者,请其检讨删改,结果,巴素博士表示接受。
(三)米勒著“马来亚动乱”一书,有关琼人的记述,歪曲事实,措辞荒唐,先生又去函作者,严词斥责,并要求作者澄清,道歉了事。
凡此所述,皆能显示对同乡及青年后辈福利的重视。与明辨是非的大无畏精神,令人钦佩!
一九六三年,琼联会举行第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各地代表咸以对琼联会贡献甚大,一致通过,推举先生为琼崖会名誉会长。
热心社团职务
先生历任中华总商会董事,华侨中学董事,副董事长、育英中学董事长、南洋大学理事会理事、马来亚琼州会馆联合会主席,琼州会馆主席、天后宫总理兼信托人。对于教育事业,尤为热心。在殖民地时代,华校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先生能始终与本邦热心人士,一致鼎力支持,险渡难关。南洋大学自筹办至成立,先生均参与其事;一九六四年改组时,推选为与政府谈判代表之一。
先生服务社会的卓越功绩,不仅为星、马各界人士所敬仰,而且为政府当局所重视。一九四七年,被委为新加坡华人参事局餐局,新加坡儿童法庭顾问及福利部参事。
一九六二年,荣获新加坡元首封赐公共服务银星奖章;一九六四年,又获新加坡元首赐封功绩勋衔。
【录自《星马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