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洋琼侨的社团与生活

关于海外华侨的社团组织和生活实态,向来是学术界关注较少而研究薄弱的一个领域,海南籍华侨(简称“琼侨”)(注:从概念的定义上讲,严格说起来,“华侨”指那些移居海外,保有中国国籍的人们;在海外出生的第二代,称作“华人”或“华族”;而在海外出生的第三代,则称为“华裔”。不过,在习惯上一般仍是将这三类人统称为“华侨”或“海外华人”。本文正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琼侨”这一概念的。)在海外的社团与生活,人们更是知之甚少。据笔者的检索,未见专门研究海外琼侨社团生活的论著发表,基本上可以说是尚未有人涉及。本文即为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讨的一次小心尝试。

由于经商、垦荒、游历及其他种种原因,华人移居海外之事古已有之。从明代中叶起,随着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生存压力的加大,当地人民移居海外者越来越多,渐成潮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海禁废弛,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殖民扩张又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发迫切,促成了华人向海外移民的浪潮。

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即中国民间习称的“南洋”。十九世纪中叶,东南亚地区大都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原料和初级产品的重要供应地。东南亚的锡矿业和橡胶业急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正当此时,非洲奴隶贸易停止,世界范围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十分尖锐。于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便把注视的目光投向紧邻东南亚的中国华南沿海,力图在这里找到新的大批廉价劳动力的来源。而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欧美列强的压力下逐步对外开放,传统的海禁政策日渐松弛。内外因素的相互凑合,使得华南沿海地区民众更大规模地向东南亚移民成为可能,同时也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移民东南亚华侨的基本性质。诚如日本学者滨下武志所说:“在中国移民人数最多的东南亚地区,因十九世纪中叶非洲奴隶贸易停止,劳动力不足而导致的苦力移民占压倒多数。这是由于刚刚开发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农业和矿业生产中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的缘故。”[1]欧美殖民者通过代理人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招募劳工,甚至采取诱骗拐卖的手段,把华人劳工当作“猪仔”(注:一种说法是,“猪仔”一词,顾名思义,把人比作畜类,象征着华工的奴隶地位。另一种说法认为,人口贩子把大群华工塞进拥挤不堪的底层统舱,同运猪一样,所以形象地把他们称为“猪仔”。)贩运到南洋去。

当时的东南亚,大致可以分为缅甸、海峡殖民地、马来亚(以上为英国殖民地)、暹罗(泰国)、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先由西班牙占据,1898年美西战争后由美国占领)七个地区。这里本是传统上中国民众向海外移民的主要地点,鸦片战争以后,移民人数更是快速增长,与以前相比表现出质的不同。由于种种原因,历代中国政府缺乏对于海外华人情况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华侨所居留的大多数国家也很少进行华侨人数的统计,因此,要精确计算各地华侨数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各方面已有的证据都表明,国外的研究者也承认,“海外华人大多居住在南洋(the South Seas)地区,而且他们的经济发展也是在这一地区最为显著。”[2]到20世纪30年代,粗略估计定居东南亚的华侨人数已达620多万人,占海外华人总数的79.13%。如下表(注:按:该表数字原据1934年的中国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的报告中海外各地的领事汇报推算。又据游仲勋的研究,从1876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63年间,中国向海外各国移民的人数高达1,529万,若按80%的比率计算,移居于东南亚的华侨约为1,223万人。):

定居东南亚的华侨人数(1934年)
国别 人数
暹罗   2,500,000
马来半岛 1,709,392
荷属东印度 1,232,650
法属印度支那 381,417
缅甸 193,598
菲律宾 110,500
英属文莱 75,000
合计 6,202,557(79%)
世界共计 7,838,895(100%)

(资料来源:企画院.华侨の研究.东京:松山房,1939.)

在如此众多的南洋华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海南岛的。从1939年日本军队占领海南岛后的调查资料中可见,“由海南岛去海外做工的华侨人数,可以说非常之多,仅在南洋方面,至今已经达到39万人,其中泰国为25万人,马来亚为10.2万人,印度支那为3.8万人。这一数字约占海南岛全部人口的18%,可见海南岛向海外移民的数量非常之大。由这一数字,可以想见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移民从海南岛移居国外。”[3]据此,当时移居南洋的琼籍华侨已经达到近40万人,而根据1930年海南区善后公署专员黄强的调查统计,海南岛各市县的人口总数为2,195,645人,两相比较,移民人数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将近五分之一。(注:据海南区善后公署专员黄强的调查,转引自日本东亚调查所《海南岛の民族と卫生の概况》。昭和14年(1939)4月,P23。)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来自海南岛的侨民人数在当地华侨总数中占有相当比例,构成为东南亚华侨居民中的五大集团之一。(注:东南亚华侨中的五大集团为福建人、广东人、潮州人、海南人、客家人。)如下表所示:

东南亚各国华侨方言及人口比例 单位:%

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越南
(1935年) (1935年) (1947年)(1945年) (1950年)
福建 50.0 43.0 28.6 7.0 24.0
广东 11.5 22.5 25.7 7.0 35.0
潮州 7.5 19.7 11.0 56.0 22.0
海南 4.7 5.6 12.0 7.0
客家 16.5 4.6 21.1 16.0 7.0
其他 2.0 5.0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Lim Keak Cheng, Social Change and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1985; Victor Purcell, 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Kuala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William Skinner, Chinese Society in Thailand,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Lynn Pan, ed.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Singapore: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1998.)

更多内容,请下载PDF文件查看

Copyright © 2013 The Singapore Hainan Hwee Kuan. All rights reserved.